善读"无字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生活的一切事物,本质上都是实践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多读有字之书,更要善读无字之书,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增长才干。现实中,部分干部对读好“无字书”的认识不到位、方法不充足,有的深居简出,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对基层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有的陷入事物主义的泥沼,只顾着忙忙碌碌,不注重总结提炼;有的虽然能够对各种实践产物进行剖析,但不善于听取众人意见,个人的判断往往有失偏颇。凡此种种,都是不读“无字书”、错读“无字书”的具体表现。当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更加需要广大干部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做到善读“无字书”,真正把鲜活实践中的好办法、好经验提炼出来,运用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善读“无字书”同样有着精彩的阐释。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被贬龙场时,抛开经史注疏,在瘴疠之地与百姓同劳,在“事上磨练”中悟出“心即理”的哲学;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