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西省万安县涧田乡党委以“书记领航”行动为总抓手,深挖红色资源“富矿”,破解集体经济“瓶颈”,通过 “红色赋能+产业破局”双轮驱动,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走出一条具有涧田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红色铸魂: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以前晓东村的红色故事藏在史料里,现在走红军小道、看红色情景剧,游客来了都说有代入感!” 谈及红色资源的变化,晓东村党支部书记陈功炎满脸自豪。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晓东村曾面临红色资源挖掘不深、传承形式单一的难题。乡党委书记主动领题“党建引领红色基因传承”项目,牵头构建“文物+文献+文艺”三位一体资源体系,让红色基因焕发新活力。
在乡党委书记牵头推动下,晓东村完成5处红军标语墙修复,升级“红军小道”沉浸式研学路线,邀请党史专家深挖群众支前、后勤保障等红色故事,《娘家娘想成了公债券》家喻户晓,出版的连环画《六棵桂花树》获评江西月度好书。同时,创新打造“情景剧+微党课”讲解模式,培育6名本土红色讲解员,通过党员大会、屋场会、红色故事进校园等活动,开展红色教育60余场,今年更是动员3名青年参军报国,实现红色精神从“听故事”到“践行动”的转化。如今,晓东村已成为“行走中的统战思政课”现场教学点,上半年接待参观学习5000余人次,红色文化的地域辨识度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产业破局:让集体经济“强”起来
“以前村集体没什么产业,想为村民办点事都没底气。现在有了光伏电站、红糖加工厂,每年都能稳定增收,腰杆都硬了!” 涧田村干部陈善德的感慨,道出了涧田乡村集体经济的蝶变。针对山区村资源零散、产业单一增收乏力的问题,乡党委书记创新“三聚三变”工作法,推动集体经济从“被动等”向“主动闯”转变。
聚资源激活存量,让闲置资产变“增收活水”。乡党委牵头摸排各村闲置山林、校舍、鱼塘,引导6个村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整合资源,新增收入30余万元。小溪村将闲置校舍改造成红糖加工厂,年增收5万元;晓东村利用红色研学中心屋顶建成130kw光伏电站,年收益超6万元。聚人才破解瓶颈,让智力回流变“发展动能”。通过“乡友返乡”计划,吸引5名乡友带回资金技术,发展牧草种植、立体农业等产业。麻源村引进种养能手打造“脐橙+树上鸡+鱼塘鸭” 基地,良富村招引客商建设高品质果蔬园,还通过田间实训培养2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为产业发展注入“智”动力。聚产业延伸链条,让单一经营变“融合发展”。结合林业改革发展林下中药材基地6个,涧田村将731亩毛竹山场流转给五云林场,增收21.9万元;晓东村打响“晓东红”品牌,线上线下销售大米、茶油等农特产品超10万元,实现“短期收益+长期产业”双保障。
如今的涧田乡,红色研学人气旺、特色产业势头足、村民腰包越来越鼓。下一步,乡党委将持续深化“书记领航” 行动,推动红色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党建“红”点亮乡村振兴“兴”图景。(郭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