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10点,S229线黑山头至福海公路项目全线顺利完成贯通,吉木乃县委书记李林飞、阿勒泰地区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蹇永明等调研组一行共同见证这一荣光时刻。
本项目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福海县境内,依次经过黑山头、吉木乃石英产业园、乌伦古湖、G3014线福海渔场互通,终点接S318线与G3014线相接的福海渔场互通。主线为二级公路,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两车道,路线起点位于 S229线K324+800,设计起点桩号K0+000,依次经过黑山头、吉木乃石英产业园、乌伦古湖、G3014线福海渔场互通,终点接S318线与G3014线相接的福海渔场互通,设计终点桩号 K53+021,路线全长53.021km,设计车速为80km/h,主要施工路基、路面、1座中桥、7座小桥、78道涵洞、防护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等。该工程旨在优化区域交通组织、增强旅游与农业物流通达性、提升区域发展承载能力。
擂鼓开局:绘就通途的“施工图”
项目围绕“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建立闭环管理体系,每月开展专项安全培训,每周组织机械设备点检。建材进场前,按批次做颗粒级配检测、强度试验;施工过程中,路基压实度、混凝土强度、路面平整度等关键指标实行“双人双检”,确保验收时所有指标一次性达标。由于部分区域为风积沙层,压实度难以达标,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分段施工、交叉推进”模式,确保松散的沙层转化成为“能扛住重载”的坚实路基;制定“错峰作业”方案,避开正午高温,摊铺现场3台压路机呈梯队跟进,初压、复压、终压环环相扣;项目严字当头,把安全质量刻进每一米公路,成为阿勒泰地区二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样板”。
党建铸魂:驱动建设的“红色纽带”
S229项目自筹建之初将党支部建在工地,把“红色引擎”覆盖施工一线,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党员示范岗”。
在关键工序、恶劣天气和夜间施工中由党员带头攻坚,有效缩短关键路径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将红色力量始终扎根施工最前线。“党员先锋队”创造单日出料量6600方,两台水稳摊铺机同步作业,完成水稳层摊铺1502米,创下阶段新高。通过将党支部嵌入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向沿线村庄精准解读工程建成后的民生效益与发展价值,既让党组织成为工地与群众间的“连心纽带”,又以党建赋能工程推进,实现“党建强引领、经营提质效、惠民见实效”的良性循环。
鏖战百日:雕琢戈壁的“品质工程”
3月18日,S229福海公路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建设者们已然站在了冻土之上——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百日攻坚战,从开工第一天就按下了“加速键”。路基是道路的脊梁,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所在。施工采用“分段施工、交叉推进”的模式,平行作业路段多点开花,确保效率与质量同步,经过数月鏖战,全线路基如同钢筋铁骨般挺立,成为后续施工的坚实承载。
桥涵是连接道路、跨越沟渠的重要工程环节,也是施工工艺的“硬骨头”。涵洞以预制与现浇相结合方式施工,确保工序衔接紧凑;桥梁则采用“先墩台、后梁板、再桥面”的顺序推进。
路面施工是工程的收官之战,更是检验前期成果的集中体现。水稳层摊铺过程中,摊铺、碾压、检测环环相扣,确保基层强度与耐久性;沥青混合料采用集中拌和、机械化摊铺,温度、厚度、压实度“三检合一”,经检测压实度达98.7%。随着最后一段沥青路面铺设完成,一条平整笔直的黑色大道在戈壁上徐徐铺展。
通达共富:一条路改变一片区
当天中午,吉木乃县委、县人民政府发来贺信,信中肯定了公司在推动吉木乃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的专业能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强调了道路的建成对改善县交通条件、提升区域互联互通能力发挥的重要作用。
暑气渐收时,阿勒泰地区的群山间升起一抹崭新的“黑色绸带”——S229线黑山头至福海公路在晨曦中舒展延伸,将曾被沟壑阻隔的黑山头、吉木乃石英产业园、乌伦古湖与福海渔场串联成线。
S229项目以“决战9·30、决胜通车”为号角,驮着阿勒泰地区的希望与梦想,用技术精度叩击工程进度,在戈壁与草原间写下了新时代路桥人的奋斗篇章。(新疆路桥桥梁公司S229项目 强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