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池映日,郡园启新!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新学年的起点。此刻,请允许我以最诚挚的问候,欢迎高一的新同学加入长郡大家庭,向高二高三的同学们道一声“欢迎你们平安归来”,并向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还有幸邀请和见证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仪大队战士们,为我们升起了新学期郡园的第一面国旗,让我们向这群“最可爱的人”致敬!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仪大队战士完成本学期第一次升旗任务
新学期,我们既要展望未来,也当铭记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影《南京照相馆》的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让我们再次触摸到民族记忆的凝重。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铸就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丰碑。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我愿以三句话与全体郡园学子共勉:
青年胸怀,家国天下。翻开长郡百廿校史,每一页都跳动着湖湘儿女的赤子之心。从徐特立、任弼时等革命先驱,到郭亮、刘畴西等烈士英魂,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深刻内涵。1938年,长郡师生在战火中踏上西迁蓝田的征途,以教鞭为戈,用知识筑起精神长城。这份“教育救国”的壮举,早已化作我们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成为照亮未来的永恒火炬。如今,校史馆里泛黄的照片,蓝田旧址斑驳的墙壁,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真正的成长,从来都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也慢慢读懂“长郡校史”这本书,真正理解长郡人“爱生活、善求知、忧天下、有作为”的精神内涵。
本次开学典礼通过郡学教育(原长郡卫星远程学校)向远端合作学校同步直播,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扶绥县扶绥中学、桂林市奎光学校、衡南县大同中学、靖远德雅高级中学、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萍乡实验学校、平江县第五中学、上思县上思中学、石门县第五中学、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第一中学、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新化县第二中学等12余所同步参与连线,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70余多所学校观看在线直播,直播观看师生人数达到3.3万人,公开对外直播同时在线人数超过2000人次。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远大志向是青春的罗盘,踏实行动则是通往理想的阶梯。王阳明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没有远大志向的青春容易迷失方向,而没有脚踏实地行动支撑的远大志向,终将是空中楼阁。“朴实沉毅”的长郡人,既有“中华兴复,共道湘人多造就”的抱负,又有“一班班,作壮猷”的实干。面对自身以“朴素”为本真,面对工作以“务实”为作风,面对困难以“沉勇”求出路,面对挑战以“坚毅”求卓越。1995届校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陈小朵曾说,毕业二十余年,校训始终影响着她的人生态度。如今它穿越时光,体现在刘墨涵同学勇夺第57届世界化学奥赛金牌的拼搏中,体现在刘铭轩同学打破全国少年纪录、创造亚洲最佳的110米栏的冲刺里,也必将展现为同学们新学期课堂上的凝神贯注、实验室里的严谨求证、运动场上的挥汗如雨……万里河山凌云气,百炼青春金石声!愿你们昂首仰望星空,以鲲鹏之志挥斥方遒,用铿锵的脚步,踏出中华儿女新时代的坚韧气节。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抗战胜利80年后的中国,正是迈向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这是一个呼唤担当、渴望创新的时代。面对数字变革、人工智能的浪潮,长郡中学也始终以与时俱进的姿态稳步前行——我们借助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推行“五育融合”课程,坚持“高效轻负”教学,助力你们成为既有创新精神又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这个暑假,游梓晨同学走进人民大会堂,代表湖南参加全国学联大会;黄柯瑞等102名同学选择投身军营和国防院校,献身国防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长郡人从不缺响应时代的勇气与担当;长郡人的创新,永远始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勇敢突破。
同学们,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八十年前,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八十年后的今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更应成为我们勇往直前的注脚。希望你们以抗战精神铸魂,以时代担当砺行,从厚重的历史中汲取蓬勃力量,从时代的召唤中坚定方向,在智慧的海洋里乘风破浪,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绽放最耀眼的光芒!(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校长 邓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