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电科综合楼试验室里,有一支平均年龄30岁的青年队伍,他们围着试验台争论技术参数的声音、泡面充饥的“呼哧”声、成功时击掌欢呼的笑声,交织成航天电科一体化项目最鲜活的奋斗乐章。
这支由35名人员组成的“新征程捷豹青年突击队”,在队长青鑫的带领下,用青春热血攻克了国内首创的一体化组合技术难题,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扛起了新时代航天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零食队长”青鑫:与白炽灯共勉的坚守
没有夏夜的蝉鸣伴随,白炽灯依然在寒冬坚守。青鑫紧了紧衣服,一边盯着示波器上的波形,一边往嘴里塞着泡面。这已经是她连续第15天重复这样的动作了,“张队,你这‘泡面战神’的名号算是坐实了!”队员小李打趣道。青鑫笑着摆摆手:“等交付了,我请大家吃火锅,管够!”
29岁的青鑫是团队里的“定海神针”。作为承担国内首款一体化组合研制的分项负责人,她兜里总揣着两样“法宝”——一个画满符号的笔记本,一盒提神用的薄荷糖。某次低温试验中,组合信号突然异常,年轻队员急得满头大汗。青鑫却招呼大家围坐成一圈:“来,咱们像老中医‘会诊’,把问题症状挨个说一遍。”她一边在白板上写写画画,一边用“温度每降10℃相当于给电路板做CT”的比喻,让复杂的电磁兼容问题变得生动起来。最终,团队发现是某电容的低温特性“闹脾气”,用三小时解决了这个可能延误节点的“拦路虎”。
这个被戏称“泡面吃出工伤”的队长,也有细腻的一面。新入职的小龙第一次来到项目组时紧张到失眠,担心无法胜任,青鑫凌晨发来消息:“总是要有很多第一次的,丹姐第一次参加外场试验的时候穿烂了十几双袜子呢——航天人谁没点‘黑历史’?你只管前进就是,加油!”附带一个咧嘴笑的表情包,让小龙瞬间得到安慰。
“笨办法”里有匠心:航天精神的青春注脚
“现在年轻人搞创新,可不止会敲代码。”说起团队,工艺总师和几个车间主任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为什么呢?当然是工艺师和设计师们都各显神通。面对某复合材料加工难题,小莫用起了“土办法”——用热熔胶在模具上“绣花”,硬是解决了0.05毫米的装配误差;为验证抗干扰性能,诞哥和小菊在外场喂了半个月蚊子,却自嘲“人肉滤波器”……
最让老航天人动容的,是青年们对“极致”的执着。一次,为了捕捉某个微秒级的信号异常,5名队员轮流盯着屏幕,用最“笨”的肉眼筛查法,72小时看了几十万种波形图排列组合。当化身“熊猫侠”的他们终于锁定问题时,试验室爆发出的欢呼声惊动了整栋楼。
这种传承与创新交织的特质,在青鑫身上尤为明显。她总说:“航天人的浪漫,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图纸上的一条线’。”去年某外场试验前一天,她与阿静看着湛蓝的天空:“瞧见那朵最大的云没?等咱们的‘宝贝’顺利出世,它就得散成花!”
“接生”初体验:捷豹就是要出得了捷报
有些年头的空调管带着岁月的沉重发出嗡嗡的声音,小景第四次把冒着热气的咖啡推远了些,这位捷豹突击队的单类软件负责人在键盘上敲出密集的鼓点,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映出他的镜片发蓝。
“成了!首套产品环筛及振动等试验都成了!”大伟冲进试验室,阿静随后,安全帽歪斜着露出几绺汗湿的头发,所有人愣了半秒,接着被此起彼伏的椅子滑动声淹没---这群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人,刚刚亲手接生了他们的‘孩子’。”喜悦打破了连日来笼罩的试验受阻阴霾,向来不喜形于色的小军也难得笑到咧开嘴。
站在即将启程的产品包装箱面前,老徐受氛围感染,颇为感慨问到:“知道咱们为什么要叫捷豹吗?”小赖和小龙异口同声:“既要像豹子般扑食精准突击,又要保持捷报频传的节奏。”欢呼声为接下来的战斗鼓足了劲儿。
“沉默”中爆发:写在大漠苍穹边的答卷
当搭载着产品的长剑划破戈壁的晨曦,寂静中的欢呼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率惊艳了全场,得知结果的阿伟却躲进车间,轻轻擦拭着产品:“兄弟,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如今,突击队的“倒计时”已换成新的目标,白炽灯还在见证着更多的奋斗时刻。当有人问这群年轻人“这么拼图什么”时,正在调试设备的人儿头也不抬:“就图将来给孩子问起时,能吹牛说妈妈我是很厉害的人啊!”
这群把青春焊在航天产品里的年轻人,或许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但试验台上密密麻麻的手写标注、星幕笼罩中存续着的点点屏幕微光,早已把答案写进了如洗碧空。正如青鑫在团队日志扉页写的那句话:“所谓航天报国,就是把每个今天,都变成逐梦苍穹的阶梯。”(作者:王一霖)